農委會農糧署南區分署副分署長吳泗濱坦言說,農委會提出「活化休耕、獎勵復耕」計畫,確實朝明年起休耕只能限定1期作;但因基層調查後反對聲浪大,加上獎勵配套措施尚未完備,吳泗濱避開敏感實施時間,表示什麼時候是適當的宣佈執行時間,要由農委會決定。
台灣目前1年2期約有22萬公頃的休耕地,由於農地休耕屬消極性作為,農業無法提升競爭力,休耕給付也被視為地租標準,高地租不利農民擴大經營規模,行政院會決議休耕補助每年領取1個期作為限,農委會以「大佃農、小地主」概念力推「活化休耕、獎勵復耕」計畫,希望讓休耕農田復耕。
獎勵復耕,規劃包括獎勵契作國產飼料玉米、契作獎勵牧草和青割玉米每期作1分地3500元、輪作獎勵提高每分地2400元和獎勵平地造林等,稻穀則維持目前保價收購措施,並限定1期只能申報休耕種植綠肥或景觀作物維持現行補助每分地4500元標準,另1期只能領取「參與生產環境維護措施」每分地3400元給付。
農委會、農糧署最近召集公所和農會開會時,承辦單位紛建議不要硬性規定那1期別報休耕,獎勵措施也要完備,否則一定引起反彈。
吳泗濱坦言說,「活化休耕、獎勵復耕」,衝擊最大是稻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