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部表示,這些臨時教育人員的名額,將由各縣市政府依據相關條件招募,原則上會以剛畢業、弱勢的失業青年為主。在用人資格方面,刪除「大學畢業以上學歷」的限制,規定除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教師需要大學畢業具教師證,課後照顧需通過三十六小時培訓,其餘均依領有的證照及專長聘任。
在教育部規劃的短期促進就業方案中,以各縣市教育局處、全台國中小學的名額最多,共提供三千四百六十五個名額,編列經費為七點五億元,從事弱勢照顧、資訊服務、體能活動指導、環境教育。
教育部國教司指出,工作內容包括加強辦理弱勢學生課後照顧及補救教學、推展國中小學環境教育及永續校園計畫、協助資訊教育及網路學習、指導學生體適能、協助圖書館室營運管理及推廣。其中以弱勢照顧占最大宗,計有三千一百七十五名。
其次,教育部高教司也補助各大學及技專校院徵人進行畢業生流向調查,名額約一千人。此外,還有社教司補助社區圖書館整理圖書,名額約五百人。
全國教師會表示,教育部這次提供的名額,過去多由家長或志工無償在做,現在轉給臨時人力負責,學校必須妥善規劃,以免在明年七月之後無法銜接。
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表示,過去政府在編列短期弱勢課輔預算時,常常半年或一年就中止,使得被輔導的學生略有起色,就面臨資源中斷的情況,因此,林文虎呼籲,孩子的成長是持續的,政府必須擬定長治久安的制度或政策。
曾在多年前政府推動「擴大內需」政策時管理過短期人力的台北縣某國中曹姓總務主任認為,學校管理短期人力其實很辛苦,許多人是為了餬口所以來上班,常常能混就混,校方也無法可管,況且是用政府的錢,工作時間又只有半年,學校也沒有必要去得罪人。